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踏访武夷山,走进朱子理学的“摇篮”

发布者:宣传部 费思迎发布时间:2021-03-24浏览次数:109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踏访武夷山,走进朱子理学的“摇篮”

  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起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一大批思想大家,其中就包括朱熹。2021年3月22日,总书记到福建考察,首站来到武夷山,这里正是朱熹生活、著书、讲学长达四十余年的地方,也被称为朱子理学的“摇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在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庙,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位列大成殿的后人。有人评价,朱熹是与孔子并称的儒家思想代表者。

朱熹是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才获得如此殊荣?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历史长河中,儒学的主流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佛学道学日益兴盛,儒学由盛转衰,慢慢被边缘化。

到了南宋,朱熹在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吸纳佛教、道教思想以及诸子百家的精义,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建构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朱子理学。朱熹倡导“格物致知”,将儒学思想哲学化,发展出新儒学,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弘扬。

朱子理学对元明清三朝的影响极为深远,成为官方哲学。朱熹最重要的著作《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

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著名诗句,也道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在武夷山九曲溪畔,有一座古朴典雅的院落——武夷精舍。这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天踏访的地方。

武夷精舍是朱熹53岁时亲自创建的。他在此授徒讲学,从事学术活动,写成了一大批著作,其中就包括《四书集注》。

在朱熹的影响下,四方学子,接踵而来。一批理学名家也相继在武夷精舍附近择地筑室,武夷山因此被称为“道南理窟”。

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朱子理学。

朱子理学被视为东亚文明的象征,远播欧美,与世界文化交流与交融。有国外研究者这样评价:“在近代东方哲学中,唯一能够与西方在体系规模上等量齐观的,只有朱熹的哲学体系。”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朱熹的另一首著名诗句,道出了中国人基于深厚底蕴的文化自信。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当时,他引用了一句古语——“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这是朱熹在解读《孟子》“民为贵”思想时说的。“以民为本”,由此而来。

朱熹一方面要求执政者行仁政,以民为本,自己也身体力行。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凤凰巷内,至今仍保存着800多年前由朱熹创立的“朱子社仓”。这个民办社仓的做法是,丰收之时老百姓把多余的粮食存在这里收利息,青黄不接之时来这里借贷。如果发生小的饥荒,利息可以减半;如果发生大饥,免除利息。这一制度设计使社仓不依赖于捐赠,而是具备了“造血功能”,使仓廪日渐丰实,成为我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这也是朱熹民本思想的生动实践。

1182年,朱熹到浙江台州巡视灾情,接到反映知府唐仲友为官不正的举报后,他决定进行调查,结果查明确有多项违法乱纪行为。朱熹明知唐仲友是当朝宰相的亲戚,仍然六次上奏弹劾唐仲友。

朱熹的仕途非常不顺,总共加起来做官不到9年,最极致的是最后一次。他奉诏为皇帝讲课,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执政者推己及人“行仁政”,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滥用。仅仅在朝46天,朱熹就被宋宁宗免去了职务。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朱熹的这句话。在2021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更是饱含深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这是百年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也浸蕴着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