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校长刘雅红在丁颖礼堂以“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为题讲授“思政第一课”,2021级研究生新生代表350余人现场听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我国‘三农’事业的百年发展史。”刘雅红首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纵横对比,带领同学们生动具体地回顾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并从种业、产业、装备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严峻挑战。她指出,“三农”领域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不论是在什么样艰苦的条件下,华农人始终不忘读书救国。”刘雅红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学校112年发展史。从利寅、唐有恒创办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其附设农业讲习所点燃广东近代农业教育星火,到“三校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毛主席亲笔题名,再到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成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再到奋力“争创一流”,华农应时而立、应时而为、应时而新,始终牢记强农兴农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学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和学校一起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建设者。”刘雅红为同学们介绍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是把握时代机遇,争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二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学校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三是汇聚学校优势资源,持续发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同学们要了解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我们的未来。”刘雅红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领悟“国之大者”,在历史的启迪中坚定理想信念。同学们要通过学习国家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深刻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关注国家、关注社会,了解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清晰国家战略和前途命运,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我”当中去,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事业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当中去,以更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二是心怀“国之大者”,在艰苦的磨砺中炼就过硬本领。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核心技术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围绕解决产业发展上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从而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不断加强学习,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成为支撑国家战略的核心力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践行“国之大者”,在广阔的田野上书写人生华章。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涉农高校学生千载难逢的机遇,要紧紧抓住农村这个“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敢做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愿做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争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自觉把实现远大抱负与艰苦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知识学习创造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积极应用农科专业优势,做知农爱农时代青年,积极聚力乡村振兴,为国家的“三农”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讲课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并与刘雅红校长进行现场提问交流。讲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刘雅红校长的“思政第一课”紧密结合党史、校史,深入分析了我国“三农”领域取得的成功和面临的挑战,为研究生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作为华农学子,我们应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更当自强自立,脚踏实地,争为人先。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时代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刘雨涵表示,“我们定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骆芳义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当代大学生任重而道远,应当借助华农平台优势,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增强个人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把个人规划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学以致用,把所学成果转化为实践结果,为乡村全面振兴出一份力,做一个能担当强农兴农使命的农学人才。”
“校长的思政课让我深受鼓舞和启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必定大有作为。”工程学院研究生陶婉琰表示:“从选择到华农攻读研究生,我便立志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往后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紧跟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结合农村农业现代化做好课题研究,发挥个人所长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做出贡献,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目标而奋斗。”(文/蓝学明 图/费思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