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正式建成运行

  11月1日,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下称基因库)建成运行启动会在动物科学学院召开。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孟欣,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蒋育燕参加会议。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在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是农业农村部首批启动建设的9个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之一,总面积达3331平方米,配备种质资源相关设备248台(套)。基因库将承接华南地区遗传物质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等重要职能,构建起华南地区活体保种与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服务于国家畜禽种业振兴战略。目前已保存有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畜禽地方品种的遗传物质,接下来将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开展样本采集、检测、保存、恢复和利用,在国家畜禽种业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蒋育燕向支持、帮助基因库建设的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全国畜牧总站、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和专家表示感谢。他表示,基因库的建成实现了广东几代种业工作者的梦想,不仅可以提升华南地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件,也能极大改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的科研教学条件,对助力国家畜禽种业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基因库建设好、运行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技普及、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公益性职能。

  黄孟欣向基因库的顺利建成和正式运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切实履行基因库运行管理和监管的责任,确保资源库的高效运行。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珍芳教授介绍了基因库的建设历程、组织架构与管理、建设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设想。他表示,基因库建成了国内一流、现代化、智能化的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实验室,建立了遗传物质保存与活体保种相结合的保护体系,搭建全省畜禽遗传资源监测、预警、共享平台,形成一系列保种育种关键技术和开放共享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开展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源。

蒋育燕为康相涛院士等14名基因库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动物科学学院签订“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分库合作建设协议”

  左玲玲就《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利用现状》做主题报告。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全国畜牧总站、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及主管部门、华南农业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基因库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会议。


文图/动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