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暨历史学专业“长基计划”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12月1日,新文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暨历史学专业“长基计划”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与策略,为推进我校历史学专业“长基计划”建设献策建言。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小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温小波介绍了我校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在“四新”学科建设背景下,相关学科要抓住“长基计划”发展机遇,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学校历史学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围绕“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作主题发言。

  知名历史学家、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指出,新文科建设可以从古代教育模式中汲取智慧,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历史学要充分利用农史研究的传统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教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家洲指出,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多层面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师资人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中山大学教授吴义雄肯定了历史学专业“长基计划”的总体规划,指出要壮大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小班教学、本硕贯通的建设目标。暨南大学教授李云飞从暨大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出发,指出“1+3”或“2+2”的模式可以选拔专业基础更扎实的人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专业培养的整体质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陈金诗介绍了广外推进通识教育与分类培养、融合外语教学与专业教育,以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改革经验。厦门大学教授张侃介绍了厦大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强基为本,多维融入,全程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自主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田野实践、论文写作与国际交流创新能力。中山大学教授吴滔分享了历史学系本科教学的两大法宝,一是加强历史语言学教育,二是引进艺术史和考古学专业教师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广州大学教授王元林、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珍德分享了融通新文科与新师范专业教育的措施与经验。

  闭幕式上,人文与法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讨会成果丰硕,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为完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宝贵经验。历史学学科建设将紧紧把握历史学专业“长基计划”这一机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新文科与新农科相结合的特色专业,形成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输出模式。

 

文图/人文与法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