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省级“三农”智库20岁了!新成立1基金2平台

大会现场

  1月20日,作为广东省首个省级“三农”研究智库,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下称“中心”)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报告厅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大会回顾了中心20年来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并围绕“智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举行系列高端学术报告。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社科联,以及华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心里程碑时刻,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慧农基金成立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涉农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揭牌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社会服务基地颁牌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致辞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20年的发展历程,是华农服务‘三农’的生动缩影。”华农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李凤亮表示,中心扎根南粤大地,发挥学校农学、经济管理、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积淀深厚的优势,紧密围绕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希望中心进一步加强研究队伍建设,聚焦县域振兴与融合、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领域,夯实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乡村智库万里行、湾区乡村智库讲坛三大载体,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广东“百千万工程”核心任务上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努力将中心打造成为国内特色鲜明、策论有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以“小机构、大网络”不断开创中心发展的新局面。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致辞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指出,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广东省农村发展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创新和制度设立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下,希望中心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建设,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增强解决“三农”实际问题能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优质服务,更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推动广东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会上,中心发起的慧农基金正式成立,涉农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揭牌亮相,中心首批社会服务基地获授牌。李凤亮,华农校长薛红卫,华农副校长钟强、陈乐天等为基金、基地揭牌。华农原副校长、中心执行主任咸春龙主持仪式。

  据介绍,慧农基金面向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用于提升中心科研能力,更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已得到了多家企业支持。涉农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由中心与华农外国语学院共同建立,将围绕国外涉农领域发展信息的收集研究、中心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对外传播、信息咨询服务、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社会服务基地则旨在推进政府、高校、机构、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

颁发中心学术委员会聘书

  大会为中心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我国知名农业经济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分别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国强、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周应恒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明忠、唐斌、中心常务副主任文晓巍等知名学界专家任委员。包括浙江大学教授周洁红在内的30多名专家学者任特聘研究员,涵盖农、文、史、经、管等多学科。

湾区乡村智库讲坛专家报告

  湾区乡村智库讲坛上,罗必良、何秀荣、程国强、黄祖辉、保继刚、周应恒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粮食安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等主题作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为推动广东农村政策研究和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文晓巍主持讲坛。

  据介绍,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其他课题160多项,19篇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多个省部级单位采纳,推动了包括“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内的20多项省市级以上政策落地实施,为推动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2024年,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智库专家为华农“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并基于调研内容主持编写了《广东乡村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参考;举办了“湾区乡村智库论坛”“乡村智库万里行”活动各4期,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230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文/蒙丽 费思迎

图/林慷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