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7项成果荣获大北农科技奖 总数位列获奖高校第二

我校获奖代表

  4月19日,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农业领域的知名院士、科学家、企业家近800人参会。我校共7项成果获奖,其中主持项目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总获奖数在26所获奖高校中排名第二。

  本届大北农科技奖共收到680项申报成果,经过200余位院士及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73项成果脱颖而出,包括特等奖5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30项及首次设立的青年科技创新奖20项,奖金总额高达1000万元。

齐龙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一等奖获得者、我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齐龙与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Arieh Warshel,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在会上分别作专题报告。在报告中,齐龙分享了我校团队在水稻智慧防控技术与装备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大北农科技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累计奖励近500项重大成果,其中近60项成果获大北农科技奖后获国家奖,体现了良好的前瞻性和社会效应,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关注。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行业科技奖的组织申报,通过加强与各行业学会、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学校—学院—团队”三级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科研人员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冲击更高级别的科技奖励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培养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附:获奖名单


文图/科学研究院 韩雨辰 部分由大会主办方提供